我的 2020
2021-01-032020 年终于过去了,回想起这一年真是五味杂陈,心情复杂,这年终总结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相对来说,我在这一年里受社会形势的冲击很少很少,没有因为疫情被隔离,也没有因为疫情和贸易战导致收入减少或丢失工作,之所以能这样,都是因为我所处的行业和我所在的公司,与我的个人能力并没有太大关系,真的是幸运啊。除了感到幸运,这些巨大的社会事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体的渺小,我一度因为疫情的资讯情绪低落难以入睡,也曾想象自己所处的行业、公司一夜之间倒闭后的惨淡情形,思考自己能为他人做些什么最后只能捐钱安心了事,而对困境加身时该如何自救却全然没有头绪,只能承认自己的无能、渺小。
感叹完了,当然还是需要梳理一下 2020 年的一些收获、得失,为新的一年做点准备。2020 年我主要在知识管理、投资上主动做了一些尝试,但效果都一般;技术上则几乎没什么进展,绝大部分工作都在做业务、工程,业余时间虽然也看了不少论文,但学术研究能落地的毕竟有限;此外,由于这一年在家工作居多,休闲娱乐方面的时间大幅上升,虽说大部分都是打发时间,但也有几本书和一些影视作品可以聊一聊。
接下来就分开讲一讲吧。
投资
投资是我 2020 年相对来说做得还好的一个事情,主要的成果是完善了投资体系并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投资方式。
我现在的投资方式,严格来说,还远远算不上“形成体系”,所谓“完善”是相比 2019 年而言。2019 年的时候我主要是在跟投别人的投资组合,收益虽然很不错,但有两个问题:
- 我在跟投的投资组合上投入的钱不多,这导致我的储蓄大部分都在货币基金里
- 我跟投的是长赢指数投资计划-150份和长赢指数投资计划-S定投,前者已经将投入上限规划好了不需要额外增加投入,后者的买入频率很低,这导致我每月的工资结余没有规划,最终绝大部分也买了货币基金
这两个问题就导致我的总体收益并不高,2019 年没有做很详细的记录,但估算我投资的总体年收益在 5% 到 6% 左右。另外就是大笔闲钱放在货币基金里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一看到这笔钱就会想要不要买点啥,但因为没有规划最后又不了了之。高峰时期,我的总资产里货币基金所占的比例高达 40%,但以我这几年的生活状态是不需要这么多流动资金的,放在货币基金里真的是浪费。
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明白,但一直没有去行动,上半年的话主要是疫情导致情绪混乱而没有心情想这个事情,最终拖到 10 月份才开始重新规划资产配置,然后又磨蹭到 11 月才做完调整,留下一小笔流动资金继续放在货币基金里,剩下的钱买入债基组合,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定投计划。把流动资金和投资资金彻底分开后,以后统计收益、分析资产成分等事情都更方便了 —— 原来一大笔钱放在货币基金里,虽说收益率低吧,但投入大导致收益金额也不少,如果不纳入统计也不好,纳入统计的话,它的投入一直在不规律地变化,投入金额还不是一个整数,看着特别烦。
这样做完调整后,我已有的钱都清楚整齐了,然后我每月收入,扣完房租以及日常支出预算(2020 年每月 2500),剩下的一部分以定投的形式进入投资组合,再剩余一部分则作为流动资金依然放到货币基金里,也不用管它的收益了,爱多少多少。
新的投资方式方面,都是 10 月份以后才开始尝试的,主要有这些:
- 可转债打新,从 11 月 20 才开始的,到现在中签 3 支,大概能赚 300 多点,为了提高收益,还是要多开几个账户才行
- 购买主动基金,目前买了谢治宇、张坤等明星基金经理的一些基金,了解的应该知道是哪几支,不了解的话本文不构成推荐意见,后果自负
- 了解下港美股投资,但我没有境外银行卡,出入金太麻烦,放弃了,就通过购买 ETF 少量持有了一些港美股的资产,2021 年打算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 自动网格交易 —— 2019 年就有自己做网格,但代价是要比较频繁地盯着价格,对生活工作都有不小影响,2020 年用上了华宝智投,它支持设定网格规则后自动执行,非常省心,目前正在逐步把其他地方的网格挪到华宝智投上
到 2020/12/31 为止,我的投资组合表现如下图所示:
图1 2020投资收益
这一年里绝大部分的收益都是长赢指数投资计划和U定投贡献的;基金网格因为重仓了华宝油气导致整体收益很低,但其他成分的收益还是不错的;债基组合和主动基金都刚买不久,算出来的年化收益率有点虚高,但看起来势头不错,希望他们能保持下去。
2021 年的话,我打算继续调整资产配置,追求更高的整体收益,目标 10% —— 截止 2020/12/31,增加的收益除以总投入得到的结果是 9.66%(实际的年收益率计算应该没这么简单),这样一看 10% 的目标似乎很容易,但其实不然,一来 2020/12/31 这天市场表现比较好,往前一周的 2020/12/25 那天我的年收益才 8.71%,所以这个 9.66% 看看就好;二来在 2021 年我还会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如果新增加的投入没有接近收益的话,估计很难达到 10% 的年收益了。
知识管理
我一直都想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使用习惯(基于 org-mode)和理念(形成知识图谱)的知识管理体系出来,但一直没有什么很合适的工具,2019 年的时候,自己结合 org-mode 和 Neo4j 做了一个简单原型,但使用起来不是太方便,很多地方感觉也没有想清楚,还是没有用起来。比较惊喜的是 org-roam 的出现,让我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也成为了我这一年主要的笔记管理方式,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org-roam 里我觉得对我来说很有启发的点有这么一些
- 基于 org-capture 来实现快速新建笔记的功能
- 使用 vis-network 来进行知识网络的绘制,其效果比 Neo4j 自带的好,而且更容易自己定制
- 使用 helm 来快速查询笔记、选中笔记中的词语或短语直接将其转变为链接等友好的交互设计
不过对我来说它和我理想中的工具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看来有以下一些缺点
- 数据存储使用 sqlite3,想要进行更复杂的图操作会非常麻烦
- 可视化知识网络的 web server 在 Emacs 中运行,当笔记数量较多时严重影响 Emacs 的性能
- web server 只能做知识网络的可视化,欠缺更灵活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 它本身并没有设计成为适合表示知识图谱的结构,如果自己想要在笔记中维护一些 schema 信息将会很麻烦
然后,我理想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 使用 Emacs org-mode 编辑和维护,并存储结构化数据至 Neo4j 或其他图数据库,支持 web 端的显示、查询和分析
- 每则笔记内容分成 meta 信息、普通笔记、任务、卡片四块:
- meta 信息包括创建时的上下文以及预先定义的 schema 所要求的一些数据字段;
- 普通笔记用来记录这则笔记的详细内容,不做内容和格式的限制;
- 考虑加一个任务部分,主要是有些时候在学习、了解某些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查阅资料进行理解,如果将这些行为在另外的 org 文件里作为任务管理的话会造成一定的数据和操作冗余;
- 卡片部分是想用来撰写或自动生成一些细粒度的知识卡片,然后可以通过 AnkiConnect 将这些知识卡片同步到 Anki 中用于加强记忆和理解。
上面两点是比较核心的想法,此外还有一些零碎的想法就不展开了。我准备在 2021 年把我设想的这个系统开发出来,涉及前后端和 Emacs 的插件开发,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呢。
当然,除了工具本身,对信息源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我在 2020 年就深受其扰,因为想要关注学术研究动态,通过 RSS 订阅了 Arxiv 的论文更新,导致每天得花上近一个小时去清理更新的论文,但其实大部分论文都是我并不感兴趣或者灌水的论文,投入产出比非常糟糕,后来我干脆启用了白名单过滤,总算减轻了一些压力。再就是作为一个重度 RSS 用户,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下意识地会去寻找 RSS 源,于是订阅也在慢慢增加,这种习性一时半会难以扭转,只能定期做一下清理了。
技术
上半年一直在做抽取类的业务项目,顺手写了个文本抽取的框架,但混杂了很多业务逻辑在里面,然后这种项目做完后一般都不会有人主动去推优化的事情,因此我也没有去做进一步的抽象和设计;下半年的话一大半精力放在项目重构上,重构做得很好,但已经是一个边缘项目了,所以算是我的自娱自乐吧;除此之外还还工作中做了点 metric learning、机器阅读理解和文本复述的工作,不过因为一些原因落地的都不多;最后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我也没有学什么新东西,倒是花了大力气去梳理我在 NLP 领域积累的笔记,只是对已有的东西做了更好的理解,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总而言之 2020 年我在技术方面没什么建树。
NLP 方面我这两年其实都没有太多新的认识,不过 2020 年的时候,有想到几个将 NLP 和我熟悉的一些其他东西比如 Emacs、RSS、知识管理做结合的点子,不过目前也仅仅是点子而已,也许以后会拎出来折腾一番。预计在 2021 年,我在 NLP 方面的工作并不会有太多很新鲜的东西,老实说问答和文本抽取做得已经有点腻了,自己会重点关注 few-shot learning、文本复述、text-based games 这些方向。
阅读
图2 2020阅读记录
2020 年主要看了上面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上半年在家的时候看的,其中《血疫》、《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病毒星球》这三本都是受疫情刺激而看的相关书籍,《血疫》描绘了埃博拉病毒爆发时的惨烈场景,《病毒星球》展示了我们对病毒是有多么的不了解,《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介绍了演化医学并揭露了我们对疾病的一些错误认识。对于以前不怎么关心相关知识的我来说,这几本书还是让我得到了一些新知的。
《呼吸》、《城市与群星》、《月海沉船》、《变化的位面》和《圣天秤星》这五本书是科幻小说,其中《呼吸》是特德·姜的短篇小说集,我很喜欢里面的同名短篇;《城市与群星》和《月海沉船》是克拉克的长篇,前者有点像一个科幻版的《美丽新世界》,后者则是一出月球上的沉船救援行动故事,无论是细节的描写还是故事的讲述都非常棒,我真是太喜欢克拉克了;《圣天秤星》嘛,本质就是一个刑侦+野外探险故事,感觉一般;《变化的位面》是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虽然所有故事都在同一个前提(可以穿越到其他世界的机场)来展开的,但本质上就是作者放飞想象力在写各种稀奇古怪的异世界,同时把作者对社会、人性的一些看法夹杂在故事里,不乏一些辛辣的讽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一种错乱感,毕竟语言的运用也非常放飞自我,和《地海传奇》里那种文风差异太大了。
《坏小孩》是《隐秘的角落》的原著,电视剧我没看,但去跟风读了原著小说。我对推理小说不是很懂,故事反正是不错啦。
剩下的书种类各异,就不再一一写感想了,只聊一下《世界观》和《欲望的美学》这两本我最喜欢的书。
《世界观》这本书是讲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把一个个观点体系类比成拼图来分析科学史上的世界观体系及其转变,这些分析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绝对普适的世界观可以让所有人都接受,甚至「世界观」可以推广到更广泛层面的观念体系上 ——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一些反例出来,比如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信奉中医的人不屑一顾难以理解、无神论者觉得神压根就不存在怎么会有人信仰神明呢 —— 这两种看法在我周围的人身上都不少见,甚至有人说如果面试发现应聘者信中医的话立即拒绝掉。看完《世界观》这本书就会明白,这种以为自己正确而别人错误的想法下面潜藏着多少思维和认知的陷阱,而且这些自大和盲目又是怎样在历史中一次次上演,包括现在 —— 举个例子,重力其实是不存在的,广义相对论已经给出了新的解释,我们所谓的重力,其实是质量使空间发生弯曲后造成的效应,但是重力这个概念在现代教育的推动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基本常识,我想数百年后的人们看待我们认为重力存在的感受,大概和我们现在看待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以太时候的感受差不多。这本书虽然是讲科学史的,但直到第三部分才开始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两部分也就讲到牛顿世界观,阅读门槛并不高,强烈推荐。
《欲望的美学》是 2020 年台湾出版的一本书,副标题是“心灵世界的陷阱与门径”,对于这两年来在艰难地进行自我认知和重建的我来说非常有帮助,书的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的一些思想如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康德的纯粹理性、中国的宋明理学,来揭露人类在探索心灵世界时所遭遇的种种陷阱,和《世界观》这本书正好可以相互印证,非常有意思。在此之前,我还读了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老实说非常不满意,读完以后就觉得项彪说得很有智慧但在各种问题上都含糊不清并没有给读者任何确切的答案,在读过《欲望的美学》以后才大致理解了项飙想表达的是什么,本质上来说项飙的思想和《欲望的美学》这本书中表达的思想是很接近的,但《欲望的美学》胜在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正如作者所说像是一本“心灵使用手册”,而《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本书受限于谈话的体裁,受提问者本身认知的限制,想到哪说到哪,比较随意,自然就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了,当然如果读者本身已经有在思考项飙想传达的那些观点,读项飙的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可能会更好一些吧。
《欲望的美学》这本书目前在京东上有卖,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动画
图3 2020动漫记录
2020 年看过的评价尚可的动画如上图所示。
《阿薇尔的虚构世界》、《阿基拉》、《横滨购物纪行》都是比较老的动画了,都是偏科幻体裁的。《阿薇尔》是蒸汽朋克类的故事,科幻要素丰富,画风和宫崎骏很接近,又充满了对科技发展的反思,各方面都是喜欢的元素,所以感觉非常棒;《阿基拉》是一部影响了后来很多作品的动画,被视为日本动画的一个里程碑,我很早就知道但一直没看,趁疫情在家给补完了,对它的评价和分析在网上都可以找到,我这里就不做什么评价了;《横滨购物纪行》是很小众的动画,其原作漫画获得 2007 年日本科幻奖项“星云奖”,我是在 2019 年通过《电脑线圈》找到这部动画的,故事的背景是全球海平面上升人类近乎绝迹的末世,虽然是末世,但故事整体却非常平静、乐观,我还蛮喜欢的。
《日常》、《来自深渊》、《剑风传奇》和《犬夜叉》也都是老动画了,不过没有前面三个老,《日常》自不必说,轻松搞笑充满各种脑洞的日常番(指没有明确主线,以单元剧形式描绘日常生活的动画),大家都喜欢;《犬夜叉》是因为 B 站上线了就去重温了一遍,没太多好说的;《来自深渊》Q 萌的画风和残酷的剧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看完致郁那种,不过我挺喜欢的,大概因为这种故事里的人物会显得特别有张力和真实吧,当然得是合理、自洽地虐,为虐而虐的就算了;《剑风传奇》的话,主要是漫画没有更新来重温下动画吧。
剩余的就是 2020 年新出的动画了,这一年因为京都动画纵火案和疫情,导致很多动画延期或取消,所以总体质量比往年稍差一些,但是也不乏高品质的动画。
最喜欢的就是汤浅政明的《别对映像研出手》了,我的豆瓣友邻也纷纷给出满分评价,它讲的是三个高中生共同制作动画的故事,故事中表达出来的对动画制作的热爱和执着大概也是汤浅政明这些从业人员自己的心态,至于传达出来的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细致观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则是非动画行业的人也能产生共鸣的,总之,这是一部能让人想起自己的理想、产生热情拥抱生活冲动的作品。《映像研》之后我把《异度侵入》排在第二位,这两部动画在我看来是在一个梯队上,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偏爱《映像研》。
剩下的动画里:
- 《动物新世代》的结尾觉得有点强行大团圆,主角的形象很有《小魔女学园》中亚可的既视感,就是那种活力爆棚我想做的事情一定做得成的形象,虽说也不讨厌,但稍微有点没新意;
- 《没落要塞》的是一个科幻世界观设定的故事,设定上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并没有过多展开,然后女主角的性格和《动物新世代》又雷同,有点审美疲劳;
- 《思维覆写》的故事是以若干能操纵修改他人记忆的角色为中心展开的争斗,故事讲的真的是太好了,但格局稍微小一点,里面“中国人”的塑料普通话也有点违和;
- 《神之塔》是韩国漫画改编,据说已有故事已经非常长了,这次动画化的内容其实只是一个开篇,人物还在成长、塑造阶段,期待后续吧;
- 《小书痴第二季》的世界观和故事我还是满意的,但是制作组有点贫穷,画面制作没有跟上去;
- 《放学后海堤日记》和《阿松》都是日常番,通过前者能学习到钓鱼知识但我并不会去钓鱼呢,后者更无厘头更搞笑一点,看起来都很轻松愉快;
- 《咒术回战》是很典型的正反派争斗的热血故事,制作精良,如果人物能再真实丰满一点不要正邪二元分立的话我会给高一点的评价。
其他
因为疫情,2020 年我在老家待到五月份,过完五一后才返京,而之后公司一直采用两天现场办公+三天远程办公的形式,于是这一年省下了大量原来用于通勤的时间,可以自己做饭,也有了更多的独处时间,在这一点上非常感谢我的公司。由于自己做饭控制了油盐碳水,我的体重从 65kg 一路下降到了 60kg,还挺开心的,不过除了体重降低并没有其他方面的改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宅着并没有去运动,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此外自己做饭还帮我很好地控制住了每月支出,除房租外,我努力把每月支出控制在了 2500 左右,如果不是远程工作,每天上班吃饭可能就得花掉六七十,一个月下来光餐饮支出就能超出 2000,周末偶尔聚个餐再加上水电交通日常用品,2500 基本是不够的。
2020 年我一如既往的宅,但这一年在同事们爱上了爬山,我也跟着爬了五回 —— 他们总共组织了十一次爬山,还有两位国庆去走了长线。五次爬山分别是五月份的灵山、六月份的京西古道、八月份的百花山、九月份的马栏林场和十月份再次登顶灵山。爬山的过程还是很愉快的,特别是爬野山,比走景区路线有意思太多了。当然了,不怎么运动的我体力是弱项,往往上山前半段走得飞起,后半段就没力气迈不动腿了,虽然慢慢变强了一点点,但总体上还是很弱。
图4 灵山天梯
图5 灵山山顶风光
图6 灵山上完全不怕人的狐狸
图7 百花山之迷雾森林
图8 百花山之指点江山
图9 百花山山顶草甸
期待 2021 年的爬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