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onster's Blog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2023年8月总结

日常生活

虽然是一个比较宅的人,但在翻日记的时候我发现,不工作后我的生活要比工作时候丰富多了,只要人的闲暇时间多了,生活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8 月自己做了 17 次饭,比 8 月还多了 4 次,新尝试了茭白这个原来不熟悉的食材,喜欢它的口感,另外就是学习了生炒排骨这个新菜式。我对做饭的热情并不算高,大部分时候凑合能吃就行了。除自己做饭外,还外食了 6 次,吃了滇宴、亮嚯兰州翻花烤串、蜀肠缘江油肥肠火锅、比尔包车(原名比尔包装马车)、湘彬萱和江边诱惑巫山烤鱼:滇宴是和朋友二刷了解里面没吃过的其他菜;亮嚯兰州翻花烤串和蜀肠缘江油肥肠火锅都是去探店,感觉一般;比尔包车是给朋友过生日,去了后发现这家店的位置是两年多前一家比较喜欢的韩式烤肉的店面;湘彬萱是北京我比较喜欢的湘菜馆子,上一次吃是 2022 年 3 月 11 日,店面重新装修过了不再是前些年我们去的时候朴素老旧的样子;江边诱惑巫山烤鱼是和朋友逛完植物园后去吃的,还不错,不过比起味道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盘子里撕扯鱼肉的时候把一滴汤汁甩到了右眼里,痛到眼睛都睁不开,服务员领我到卫生间后我冲洗了好一会才好些。此外还参加了一次小饭桌活动,朋友做的薄荷牛肉印象很深刻,羊肉炒面片最后剩了点我带回去做了第二天的早饭。

20230806_food.jpg

图1  滇宴

20230815_food.jpg

图2  比尔包车

20230819_food.jpg

图3  小饭桌

20230821_food.jpg

图4  湘彬萱

8 月我一共外出了 29 次,其中 5 次是自己出门去附近吃饭,10 次是参加各种人际活动,14 次是自己去散步,并在这些外出活动中逛了双秀公园、奥森、后海和国家植物园。我尝试养成每周出去散步 3 次的习惯,这个在 8 月坚持得不错。只要空气质量不要太差、不要下雨,我还是喜欢出去散步的,有几次下雨还想着去打个伞去河边看雨的,不过阵雨来去匆匆等我下定决心的时候雨就停掉了。

在散步过程中看到了 1 次朝霞和 4 次晚霞。8 月 14 日这天看到朝霞前,我已经 351 天没有看到过朝霞了,主要的原因还是起不来,2022 年多看了几次日出和朝霞的主要原因则是心理状况糟糕睡不着,所以朝霞看得少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20230814_morning_sky.jpg

图5  20230814朝霞

20230818_sky.jpg

图6  20230818晚霞

20230819_sky.jpg

图7  20230819晚霞

20230824_sky.jpg

图8  20230824晚霞

20230829_sky.jpg

图9  20230829晚霞

8 月我共与 39 个人有过共计 92 次线上或线下的接触 —— 简单起见,线下见面、线上私聊、打电话算作有效接触,线上群聊则不计入,同一个人一天内的所有接触只算 1 次。还在上班的时候没有做过这样的统计,但感觉应该没有这么多人际往来。当然,这些人际往来的分布是长尾的,这 39 个人里的一大半也就是简单接触了一次,只有 10 来个人有超过 1 次的接触。月底在一个技术交流活动上见了一些许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还共同悼念了下在这个活动里认识的一位过世的朋友,三四年前这位朋友给我们讲了他从设计稿或截图生成前端代码的想法,据说后面已经实现出来了,如果没有因为车祸离去的话,想必这次活动也会兴高采烈地跟我们讲如何用 GPT 来做这个事情 —— 我和他交情并不太深,只是觉得有些遗憾。总而言之,还在工作的时候,想到离职总会担心自己缺少人际交往而导致心理问题,但实际上,从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后,我有了更多时间能和朋友交流、也有了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也很感谢那些愿意来找我聊天交谈的人们。

八月社会上还发生了很多事情,各地洪涝、中植暴雷、工信部要求APP备案、统计局暂停发布失业率数据、印花税减半、大模型版号发放……各种社会事件大多只能增加焦虑,在个人无法对局面造成什么改变的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少看、少说为好,慢慢但是持续地积攒一些力量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吧。

阅读学习

进入 8 月后,我觉得身体、头脑和心理的状态都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平(当然,是相比工作时候),所以开始想尝试恢复去做一些比较需要精力的事情,除了平时的阅读外,也开始重新关注 NLP 领域特别是语言模型方面的学术进展,不过发现还是不能长时间保持专注,所以完整仔细读完的论文并不多。

除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外,我读论文进展缓慢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在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习系统。比起按照价值(比如说内容质量、时效、影响力等等)来去获取信息和知识,我现在更倾向于通过问题来驱动整个学习过程,大致的理念就是从自身出发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去获取资料来解答这些问题。初次产生这个想法已经是一年多前了,在这个理念的驱动下,8 月我清理了一下已有的笔记,删掉了大半只是当时觉得有用但实际上与我长久关注的问题并无太大关系的内容。在阅读论文这个事情上也是这样的,我仍然关注 NLP 领域的进展,但我对了解最新的、最全面的研究没有什么执念,我也不追求什么论文阅读效率,离职后的这段时间,我更想要做的,是能把自己对 NLP 领域的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 —— 不光是我认为 NLP 领域有什么问题需要关注,还想要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关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的人生有何意义、我在这些问题上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 在这个事情上,大佬们的论文推荐、基于 LLM 的论文阅读流程(翻译、摘要、重要结论)对我都没有什么意义。

总之,我并不想变成一个高效的资料收集机器,我希望我的阅读、学习、思考过程同样也是我的自我构建、改进过程的一部分。当然,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是很困难的,我现在甚至连描述这种理念都做不到清晰准确,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其他

8 月读的科幻小说《艾比斯之梦》非常喜欢,读完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感想:

艾比斯讲给说书人的故事、说书人和艾比斯之间的故事、读着这些故事的读者,故事的力量一层层地传递下去,三个世界上的人一致同意,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可以传递不弱于现实的真实力量。其实,所谓的现实、自我也不过是一个个故事而已,人类所谓的文明、信念、礼法、道德、宗教、国家、文化,都是形成大范围共识的群体故事,人类的自我也不过是大脑讲的一个故事,甚至连过去确定无疑发生过的事情也在被个人、群体基于某些目的重新叙述后天知道和现实偏离到了哪里。谁掌握了说故事的权力,说就掌握了编排众人(或自己)命运的能力,全心全意相信其他人讲的故事就意味着将个人命运全权交给了讲故事的人,努力地编织自己的故事就是在努力地书写自己的命运,我们也是剧中人,我们也都是说书人。

这些年来,我非常努力地去做各种记录,早先是惯性使然,而后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这几年里,有朋友惊叹我的记录工作之多、询问我这种记录意义何在,于是我为这个行为所编织的故事也渐渐变多。8 月和朋友讨论自我与灵魂的时候,我借鉴了侯世达《我是个怪圈》里「我们活在彼此之中」的观点讲了一个新的故事:通过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我就可以让在意的人的灵魂更清晰、更长久地留在自己身边了。在这个故事里,我为曾经有很多可能发展为较亲密关系的朋友但却没有真的了解过他们而感到遗憾,并且为了不再有这方面的遗憾而开始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外还记录和现在朋友的每一次见面、谈话以及他们的喜好、烦恼、心愿、生活习惯、去过的地方等各种信息。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而已,并非现实,但就像《艾比斯之梦》一样,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故事是否能够继续讲述下去、并且是否能够被重要的人听到才重要。很多事情,特别是关乎自己生活的部分,苛刻地去追问是否有意义很没有意思,但作为一个故事来看待会很有趣味,不工作的第三个月后,我希望还能继续把这个不工作的故事讲下去,讲一个将生活当作主动的故事构建过程而不是在别人故事里当炮灰和龙套的故事,至于故事的意义和价值,讲故事的人固然会有所设计,但也取决于读者自己的想法。

最后再引用一段《艾比斯之梦》里的话:

我想说的是,人类有一种习惯,会将感动的事称之为‘真实’,但区分真实和虚构的能力很低。如果别人说‘这是真正发生过的事’,即使摆明了是虚构的,人类也会信以为真。越是撼动人心的故事,人类越不想认为那是虚构的。人类认为,如果不贴上‘真实’的标签,价值就会下降。

人类在不知不觉之间,活在许多虚构的事物之中:如果累积善行就能上天堂;超级古代文明确实存在;这场战争是替天行道;喝下这台净水器过滤的水就会变健康;她命中注定和我结婚;戴上这种饰品,幸运就会降临;某位政治家会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进化论是一派胡言;我有优异的天分;不遵守老规矩,厄运会从天而降;铲除那个民族,世界会变得美好……如同诗音所说,人类一直愿意相信错误的事。从出生到死亡,都住在只存于自己脑中的虚拟现实之中,一旦知道那不是事实,就会仓皇失措,不肯承认。